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xiàn)行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稅率保持1%。。此外,中央?yún)R金公司表示,為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wěn)健經營發(fā)展,穩(wěn)定國有商業(yè)銀行股價,中央?yún)R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從18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印花稅單邊征收、有著“國家隊”含義的匯金公司入市,顯然都屬于調控部門維護資本市場穩(wěn)定的積極舉動。同時必須要強調的是,與以往的一些所謂“維穩(wěn)”措施不同,印花稅政策和場外資金入市直接針對了資本市場本身,而非游離于市場之外。因此對于這兩項政策所能夠帶來的市場反應,理應給出更加積極的預估。
然而遺憾的是,從政策出臺的具體時點看,實際的市場效果卻可能未必如預期般樂觀。
其一,隨著2245點和2000點關口輕松告破,已經從技術上宣告始自2005年的牛市行情徹底結束。一旦熊市心態(tài)成為市場主流,任何外部的利好消息,即便能夠帶來市場的積極反應,但是多數(shù)投資者都會選擇“逢反彈必出貨”。利好消息的實際市場效果隨之而大打折扣。
其二,近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陰影籠罩著世界各國的資本市場,A股市場整體的外部投資環(huán)境和信心也已經極度惡化。美國五大投行在金融危機中折翼其三,雷曼兄弟等華爾街百年老店都無法脫離破產的命運;新興市場股市更是慘不忍睹,俄羅斯股市甚至因為暴跌而被迫休市。A股市場主流的基金投資者歷來唯海外市場是瞻,在全球資本市場投資者都宛如驚弓之鳥的背景下,基金等主流資金如果沒有作為,自然也很難期望市場走出像樣的行情。
可見,與目前市場過度孱弱的投資心態(tài)相比,盡管政策語言已經非常明確,但是政策的效果還將不得不面對市場走勢的嚴峻考驗。當然,從長期市場方向看,股票市場的維穩(wěn)政策開始逐步切中市場內在的需求,如果調控部門能夠持續(xù)出臺類似的政策利好,那么將有可能逐步糾正市場脆弱的投資心態(tài),使得市場走勢漸次企穩(wěn),直至回歸到健康發(fā)展的正軌中來。
縱觀從4月24日印花稅調降開始,陸續(xù)出臺的一系列“維穩(wěn)”政策,最終的市場效果都并不理想,無法改變市場下跌的趨勢,最多不過換來短暫的盤整行情,而盤整之后的加速下跌,更是讓“維穩(wěn)”政策的效果徹底被抹殺。由此看來,如果要想恢復市場的信心,就必須在具體的政策措施選擇和政策出臺的時間安排上做出縝密部署,而不再采取應景式的應對方式。否則,不僅政策效果弱于預期,市場對調控部門“救市”政策的反應也會邊際遞減。
從目前投資者擔心的因素看,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類:一是由于大小非因素所導致的市場資金供求不平衡;二是對于經濟基本面和上市公司業(yè)績下滑的擔憂;三是對海外市場金融危機蔓延的恐慌。由此出發(fā),相應的維穩(wěn)政策也應該針對這三方面因素出臺一攬子方案,徹底告別“救市”政策單打獨斗的尷尬格局。
據(jù)此我們建議,其一,針對大小非解禁減持問題,應該盡快出臺一攬子方案,公布包括可交換公司債等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的實施細則。同時,平準基金也應該提上議事日程,與之相比,單純依靠匯金公司建倉三家國有銀行的做法,根本無法達到市場對于資金面供給的期望。其二,針對上市公司業(yè)績下滑問題,稅收方面的改革措施也應該盡快出臺,包括增值稅全面轉型等等。此外貨幣政策也應該有針對性的松動,緩解企業(yè)正常經營的資金瓶頸問題。其三,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金融創(chuàng)新工具的推出不宜再拖延。這些金融工具的推出,可以提高機構對沖風險的能力,保持基金凈值的穩(wěn)定,進而吸引場外資金積極進入市場。
1994年7月,當上證指數(shù)從1500點跌到333點,政府曾出臺三大政策以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并最終取得了市場效果的成功。當下,伴隨著股指再度陷入非理性暴跌之中,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值得調控部門認真汲取。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布包 成功 風險 股指 基金 |